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临床研究所 >> 新闻内容临床研究所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7/12/28    浏览次数:26268    选择字号: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是在原高血压防治组、高血压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单位、“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强化建设单位及“十一五”中医心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及局级科研课题29项,获省部局级科技成果奖21项,取得专利1项,参编著作10部。

(一)沿革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7月,其前身是创始于1963年,由张海岑、陈阳春、张茂学、李振生等组成的高血压防治组。高血压研究从1959年建所开始,即列为中医中药研究所科研规划。1963年将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列入研究重点,并将其列入1963-1972年十年科技发展规划中,相继开展了中医中药的降压机制研究,提高原发高血压症状疗效研究。

1973年,以中医研究所为组长单位,成立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开展全省心血管普查和防治,并参加了全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研究。1974年心血管病防治组有临床医师6人,到1978年达到22人。对管城区以及周边的祭城、白庄、崔庄、谢庄等城镇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病普查。

1981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其研究人员多以高血压、冠心病方向为主, 1986年后,当时的三病区也以收治心血管病、老年病为主。

90年代初期,以邓启华为主的科研团队开发了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诊疗系统(辨证分型诊断仪),研制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并获国家专利。1994年8月,正式成立高血压病区(四病区),邓启华任四病区主任。

1998年,符文缯任四病区主任、河南省高血压治疗中心副主任,白清林任四病区副主任。高血压中心被确立为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1999年4月,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复成立河南省高血压病医院。同年6月,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河南省高血压病防治中心,邓启华任高血压病防治中心主任。1999年12月,高血压中心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正式确立为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

2002年3月,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中医内科心血管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8月,高血压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十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

2006年4月,成立高血压研究室,邓启华任研究室主任。

2006年10月,“十五”高血压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验收。2007年11月,高血压病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强化建设单位。2009年10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一五”中医心病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2010年7月9日,经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批复同意,成立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由高血压防治中心、血管生物学实验室、高血压信息文献研究室组成。所长田元生(兼),副所长王守富(兼)、王军(兼)、蔡永敏(兼);高血压防治中心、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办公室,主任王守富(兼);血管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王军(兼);高血压信息文献研究室,主任蔡永敏(兼);2011年6月,田文敬任副所长(兼)。

2012年6月,心血管科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单位,2013年3月,成立“河南省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

(二)业务开展

1.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1959年,刚成立的河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已将高血压病研究列为科学研究规划。

1963年,研究所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规律;②研究中医中药的降压机制。成立以张茂学为组长的高血压防治组(成员张海岑、陈阳春、李振生),对管城区以及周边的祭城、白庄、崔庄、谢庄等城镇居民进行了12000余人的高血压病普查,以及冠心病886人。在此基础上又将管城区、中原区,以及郑州烟厂、郑州新华二厂、郑棉一、二、三、四、五、六厂,以及郑州印染厂等20万人作为心血管纺织网,进行自然人群防治监测。1964年,总结了1960-1964年门诊病例“中医治疗高血压102例的临床观察”。

1973年,以河南省中医研究所为组长单位,成立河南省心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开展全省心血管防治。以防治组为基础参加了中国多省市心血管患者人群监测研究(全国协作)、全国多省市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人群防治的研究、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的研究、郑州市高血压病因学调查研究等科研项目。

1975年春,研究所组织人员按照1974年全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对郑州市祭城公社12个大队的10299名农民进行了高血压普查及患病因素的调查,总结撰写出《郑州郊区10299名农民血压调查报告》。

1979年,正式成立高血压研究小组,与河南医学院合作,完成了全省高血压抽样普查的培训、资料搜集、统计及整理工作,实查人数384262人,由陈阳春总结撰写出《1979年河南省高血压抽样普查报告》。

1984-1990年,陈阳春课题组对郑州市645例自然人群的7项生理、生化参数(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清胆固醇、血糖)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此外,通过对自然人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了984人阴阳五态人性格分布,探讨阴阳五态人性格与体型、生理生化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郑州市高血压易患因素,对郑州市管城区自然人群中25-64岁的115123人经分层随机抽样所得到的2306人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下称家族史)、吸烟史、每日吸烟支数、每日饮酒量、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醉、血糖、体重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等项目。高血压标准包括确诊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对调查对象按WHO 的Monica方案统一调查方法,采用IBM-PC/XT286计算机处理,SPSS/PC国际通用软件包分析。通过以上各易患因素的偏回归系数,不仅反应了诸多血压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也反应出内在联系。通过寻找主要、次要影响因素,对制定髙血压病防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学的研究

1960年,组织撰写《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文中就古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病因、诊断、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并对治疗高血压常用的几种药物进行了85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典型病例介绍,同时对高血压的预防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了不同的复方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了使复方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验室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证的有效复方(天竺黄、夏枯草、生杜仲等16味中药组成)分别制成煎剂、70%及90%酒精浸膏剂三种剂型,进行了药理学比较研究,筛选出药理活性最强的70%酒精浸出物制成蜜丸应用于临床。

1964年,临床科研人员收集整理了1960-1964年门诊比较完整的病历,总结出“中医治疗高血压102例的临床观察”。

1975年,文献资料室为适应当时开展高血压群防群治研究工作的需要,通过检索了1958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写了《防治高血压病专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邓启华为主要负责人的课题组,开始潜心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及降压宝系列中药制剂的研制。经过10余年潜心观察与研究,创立了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诊疗方案。该方案是由“高血压辨证分型诊断仪”“抗高血压系列中药降压宝”及同时配合小剂量复方西药制剂组成。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理论,采用“一证一方、一型一药”,强调个体化原则。针对每一个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嗜好、家族史、职业、性格、心理状态、体质特点、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地域与季节气候,结合临床症候、并发症、伴发症和对药物的敏感度及反应性等诸多因素,并进行模糊数学处理,通过电脑软件与决定血压高低的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心输出量指数、主动脉顺应性、血管总外周阻力)有机结合,经“高血压病分型诊断仪”将高血压病分为三证四型:①实证属肝火亢盛型及痰湿壅盛型、②虚证属阴阳两虚型、③虚实夹杂证属阴虚阳亢型。最后以高血压病中医“证”的辨证结果为导向与血流动力学分型结果有机结合,综合作出高血压病I-IV型辨证分型结果,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原则。本技术成果的特点是分型结果含有双重分型信息,实用性较强,既可指导应用中药降压方剂又可指导选用西药降压药品,一证一方、一型一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克服了目前众多医疗单位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所沿用的公式化疗法存在的盲目混乱现象。

采用辨证分型诊断仪分型,克服了传统医学仅凭病人的感觉(症状)和医生的感觉(望、闻、问、切)所采集的定性资料进行分型、重复性不好等缺点,使辨证指标定量化、辨证分型规范化,辨证准确、分型可靠、重复性好,而且具有简便快捷、易于推广的优点。在辨证分型诊断仪分型结果的指导下,运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治疗,临床效果独特,在血压达标率、减少西药用量和中药增效解毒、改善血压变化节律、改善血管结构和功能、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降压宝系列方药和个体化辨证方案有一个历史变迁过程,最早有5个型号,分别为降压宝00号、01号、02号、03号、04号,最早将高血压患者分为6型, I型(气阴不足,肝肾亏虚,挟瘀型),服用降压宝01号,Ⅱ型(阴虚阳亢型)服降压宝02号,Ⅲ型(肝火亢盛型)服降压宝03号,Ⅳ型(风痰湿热型)服降压宝00号,Ⅴ型(气虚血瘀型)服降压宝04号,Ⅵ型(混合型)按主症加兼症选择服用上述2~3种药。并配合西药倍他乐克、硝苯地平、利血平、氢氯噻嗪等服用。2003年以后,中医辨证分型又修改为4证,肝肾亏虚证服用降压宝00、01号,阴虚阳亢证服用降压宝02号,肝火旺盛证服用降压宝03号,肝肾亏虚夹瘀证服用降压宝01、04号,并配合西药倍他乐克、硝苯地平、利血平、氢氯噻嗪等服用。2005年以后,根据临床需要和院内制剂管理要求,将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调整为中医6型,降压宝制剂保留3个型号,分别命名为降压宝蓝片(豫药制字 Z04010223)、降压宝黄片(豫药制字Z05010571)、降压宝绿片(豫药制字Z05010572),并分别对应肝火亢盛、气虚血瘀、阴虚阳亢。另有三型为痰浊壅盛、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分别服用汤药、协定方颗粒剂或中成药,痰浊壅盛采用半夏白术汤加减或降压颗粒1号。肝肾阴虚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或降压颗粒2号,阴阳两虚采用二仙汤加减或降压颗粒3号。

3.高血压病中医证候构成、病因学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自2003年开始,范军铭等将涵盖了高血压病可能出现的所有症状和舌脉象的130个中医症状条目,通过离散程度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法、因子分析法、判断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的筛选和因子的探索,共进行3次筛选,保留35个中医症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12个症状公共因子, 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5.94%,可靠性为82.54%,失误率为17.46%。经判断分析确定保留9个高血压病证侯因子,可靠性83.07%,失误率为16.93%。根据中医理论,对提取出的各个因子进行专业分析,分别赋予不同的中医证候,依次为:①肾精亏虚,心肝火旺证;②心阴亏虚,心神失养证;③气阴两虚证;④肝肾不足,心脉瘀阻证;⑤肝阳上亢证;⑥肝肾阴虚证;⑦肝火亢盛证;⑧痰瘀内阻证;⑨肝火上炎证。从而建立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和数学模型。按35条目9因子模型重新计算甄别1760例病例因子分类,调查出的9个证型与传统教科书上的高血压病分型大部分比较吻合,从发病的病因病机、牵涉脏腑及症状的证型归属等均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从而为高血压病证侯分型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课题组对医院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血压病的中医辨病与辨证方面,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多见。高血压常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颈椎病,且并发高血压心脏病的较多。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合并其他疾病则常在临床上反映为多种证候,根据辨证诊断,将高血压的证候类型归纳为14个证型, 其中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气虚血瘀、气血亏虚、混合型等6个证型例数较多,这可能与本地区气候及居民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②高血压心脏病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亏虚证、肝火亢盛证、混合型;高血压冠心病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火亢盛证或气血亏虚证、混合型;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和颈椎病依次为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混合型;高血压高脂血症依次为痰湿壅盛证、 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亏虚证、气虚血瘀证、混合型。可见在高血压合并病的主要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证占首位,其他证型排序依合并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4.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评价研究

通过文献整理和临床经验总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诊疗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符合高血压2级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眩晕的患者,在中医理论和高血压个体化治疗原则指导下,通过辨证使用中药,科学合理地联合使用小量西药,证实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在血压(2级)达标率、减少西药用量和中药增效减毒、改善血压变化节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等方面的优势。课题采用了按中医证型分层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共选择中青年2级高血压患者199例,两组均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双氢克尿塞片作为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相应证型中药,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疗程8周,以动态血压各指标、偶测血压值、中医症状评分作为疗效性指标,以不良事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各指标为安全性指标,综合评价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立足于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青年2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重点在于提高疾病控制率(如血压达标率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实用有效、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和技术方法,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长期预后、节约医疗费用开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降压宝系列制剂对高血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陈国华研究员为主的基础研究室科研人员,对降压宝系列制剂进行了长期的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及初步的降压机制探讨。先后采用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分别采用动脉内直接测压法和尾动脉简介测压两种方法,观察“降压宝”的降压作用及时效、量效关系。通过与西安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合作,研究“降压宝”对正常麻醉大鼠及正常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2000年开始,为进一步扩大降压宝的应用,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批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有关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于2002年完成了黄龙四苓片(降压宝00号、降压宝蓝片)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主要药效学、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等研究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四苓片制备工艺较为先进,质量标准可控,性能稳定;黄龙四苓片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肾性高血压犬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与降脂作用;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对大鼠无明显蓄积性毒性和延迟性毒性作用。但由于当时众多客观原因的制约,未能继续进行临床研究的申报及国药准字中药新药的开发。

2013年,为加强我院心病重点学科及高血压重点专科建设,提高“降压宝”系列等医院制剂的科学内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经院学术委员会研究、论证,并报院办公会批准,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投资60万元,分4个基础课题开展“降压宝”等医院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及机制研究。①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通过对大鼠血压、心功能、靶器官(血管、左心室、肾脏等)组织病理学等指标的观察与测定,研究与比较降压宝系列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作用;②采用上转发光法、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技术,通过对SHR血清、动脉、心肌、肾、脑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及环生四烯酸代谢等指标的检测,从全身与组织局部ACE – AngⅡ- AT1R轴/ACE2- Ang(1-7)-MasR轴平衡、RAS/KKS平衡及AA代谢等方面探讨降压宝系列制剂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机制。③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清药理学等方法,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内皮细胞分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侵袭、成纤维细胞表型分化等等指标的测定,进一步探讨探讨降压宝蓝片改善血管重构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④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维生素D3注射的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对血脂、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氧化应激、主动脉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的观察与测定,研究降压宝蓝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机制。

(三) 研究项目

1  中药“降压宝”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901220501),负责人:邓启华。起止时间:1988—1990年。

2  高血压病中医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项目编号:国中医药科00-OIL(zpmql)),负责人:邓启华。起止时间:2000—2005年。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构成及证候病因学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02-03JP26),负责人:范军铭。起止时间:2003—2005年。

4  行为干预对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病率的影响,省公益项目预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0641130504),负责人:李荣。起止时间:2006—2008年。

5  抗高血压中药黄龙四苓片有效部位的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0624420019),负责人:李更生。起止时间:2006—2008年。

6  中医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研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疗效评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7BAI208071),负责人:范军铭。起止时间:2007—2010年。

7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研究,省公益项目预研专项基金(项目编号82103810808),负责人:田元生。起止时间:2008—2010年。

8  穴位埋线、耳压、敷贴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92102310011),负责人:田元生。起止时间:2009—2012年。

9  化瘀清脉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002441),负责人:程广书。起止时间:2010-2011年。

10 化痰平肝法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02102310108),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10—2012年。

11 降压中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102466),负责人:程广书。起止时间:2011—2012年。

12现代名老中医高血压病诊疗技术的挖掘与传承,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12102310262),负责人:蔡永敏。起止时间:2011—2013年。

13 降压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102462),负责人:田元生。起止时间:2011—2012年。

14 高血压前期中医治未病社区综合综合模式的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12102310261),负责人:韩颖萍。起止时间:2011—2013年。

15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辨证施治方案干预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队列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ZY01002),负责人:韩颖萍。起止时间:2013—2016年。

16 五类新药蒺莱降压片60例临床观察,院内项目(项目编号1304495),负责人:程广书。起止时间:2013—2015年。

17 神阙降压贴治疗轻型高血60例临床观,院内项目(项目编号1304496),负责人:程广书。起止时间:2013—2015年。

18 舒心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立项不资助(项目编号2013ZY04043),负责人:程广书。起止时间:2013—2016年。

19 舒脉饮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13ZY04042),负责人:王玉民。起止时间:2013—2016年。

20 郑州市高血压络病研究院士工作站,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4PYSGZ573),负责人:范军铭。起止时间:2014—2017年。

21 化痰平肝法对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及血清瘦素、脂联素、脉搏传导速度的影响,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42102310452)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14—2016年。

22 “降压宝”对高血压大鼠靶器官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ZY01016),负责人:王军。起止时间:2015—2016年。

23 高血压中医脉络理论构建及应用的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ZY01016),负责人:韩颖萍。起止时间:2015—2016年。

24 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的构建及应用2014ZY0202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普通项目,负责人:刘霖。起止时间:2015—2016年。

25 高血压病血管功能测定相关数据挖掘,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603583),负责人:马笑凡。起止时间:2016—2017年。

26 高血压辨证分型诊断仪的系统升级研究,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603584),负责人:宋婷婷。起止时间:2016—2017年。

27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辨证施治方案干预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队列研究,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603574),负责人:韩颖萍。起止时间:2016—2017年。

28 芪苇制剂(胶囊、颗粒、水丸)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临床观察及剂型探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7ZY2005),负责人:郭泉滢。起止时间:2017—2019年。

29 化痰祛湿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尿酸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ZY2026),负责人:卢吉锋。起止时间:2018-2020年。

30 中医内服外治综合疗法干预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8ZY1017),负责人:郭泉滢。起止时间:2019-2022年。

(四)研究成果

1.成果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主要获奖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负责人

获奖

时间

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全国1979年—1980年高血压抽样普查总结(河南区)

陈阳春*

1982

郑 弋  闫西艴  陈阳春  李文方  刘  庆  边玉桂  牛良民

卫生部乙级科学技术成果奖

“降压保健操”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

陈阳春*

1985

陈阳春等

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四等奖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

邓启华

1989

邓启华  符文缯  陈阳春  徐瑞兰  剪惠英  徐  毅  赵  一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郑州市高血压病因学调查研究

陈阳春

1990

陈阳春  李震生  张海岑  侯勇谋  袁  杰  米巧玲

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脑卒中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的研究

陈阳春

1992

陈阳春  李震生  侯勇谋  米巧玲  徐  毅  袁  杰  王汝坤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滋补强壮新药魔力王口服液的研究和应用

张俊明

1993

张俊明  都恒青  穆来安  张善杰  高  雅  李思芬  陈国华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陈阳春*

1994

陈阳春等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

中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多省市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中国monica方案

陈阳春*

1995

陈阳春等

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抗轻型高血压中药降压宝00号的研究

庞春生

1996

庞春生  邓启华  符文缯  付蔓华  王玉升  王  涛  陈阳春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7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00例肝火上炎型眩晕患者出生时相运气特征研究

刘玉芝

1999

刘玉芝  符文缯  庞  波  张  影  李  玲  董秋月  王守满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视专题片《无声杀手-高血压》

雷新强

2000

雷新强  孙维莹  蔡永敏  邓启华  程广书  邱  彤  田文敬

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

《高血压防治动态》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

赵莉敏

2000

赵莉敏  顾  雷  邓启华  石鹤峰  严  慧  孙维莹  李思三

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

高血压文献信息研究管理数据库系统

田文敬

2005

田文敬  蔡永敏  邓松涛  邓启华  刘  霖  庆  慧  严  慧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血压病例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邓松涛

2008

邓松涛  刘  霖  张翠英  邱  彤  田文敬  蔡永敏  邹  杰

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评价研究

范军铭

2012

范军铭  韩颖萍  庆  慧 田元生  李  荣  王凤荣  程广书  邓松涛  罗继红  王玉民  陈  曦  苗灵娟  李  玲  郭泉滢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穴位埋线、耳压、敷贴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田元生

2012

田元生 王守富  程广书  李荣  李玲  罗继红  王新义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构成研究

范军铭

2012

范军铭 王守富 田元生 杨克勤 董永书 李荣 高丽君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分析报告

刘  霖

2012

刘  霖、田文敬、邱 彤、顾  蕾、孙现鹏、王  明、孙维莹

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

降压宝蓝片对SHR血管重构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

梁瑞峰

2016

梁瑞峰 王军 周红艳 张薇 宋献美 李开言 张雪侠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降压宝”对高血压大鼠靶器官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王  军

2017

王  军 周红艳 张  薇 高丽君 梁瑞峰 王晓丽 李开言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临床数据的CPOE模式评价中医疗效的医学循证研究

范军铭

2017

范军铭 王守富 崔伟锋 范军星 程广书 武可文 邓松涛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注:加“*”者为本单位该项目负责人,非项目第一完成人。

 

2.专利与批准文号

①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仪(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田元生,王守富,曹剑天,程广书,蔡州;申请号:CN201120264239.1,公开号CN202207134U。

②降压宝片,1995年5月获出口批准文号(1995)豫卫药出字号第5号。

3.著作

高血压研究所出版著作一览表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王军主编

高丽君副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9

临床常见疾病诊断与中西医治疗

苗灵娟副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2

内科疾病临床诊治

苗灵娟副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5

新编临床医学诊疗实践内科学

辛亚副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11

新编临床医学诊疗实践急诊医学

付爱霞副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11

新编临床医学诊疗指南中医学

郭泉滢副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6.8

临床心内科疾病诊疗学

罗继红副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8

新编神经内科临床诊疗学

罗继红副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4

临床老年病诊治学

罗继红副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4

中医药史话集

崔莉芳副主编

华夏书局

2018.4

(五)业务骨干

陈阳春(本科/主任医师),邓启华(本科/主任医师),符文缯(本科/主任医师),田元生(本科/主任医师),范军铭(本科/主任医师),田文敬(大学/研究员),王  军(博士/研究员),蔡永敏(硕士/研究员),王守富(博士/主任医师),程广书(硕士/主任医师),李荣(本科/主任医师),郭泉滢(硕士/主任医师),陈曦(本科/主任医师),苗灵娟(硕士/主任医师),高丽君(本科/主任医师),王玉民(硕士/副主任医师),梁瑞峰(硕士/副研究员),武可文(本科/副主任医师),王国琴(本科/副主任医师),卢吉锋(硕士/主治医师),邓松涛(本科/主治医师),罗继红(硕士/副主任医师),崔莉芳(硕士/主治医师),张腾云(硕士/主治医师),李志伟(硕士/主治医师),赵章华(本科/主任医师),李秋凤(本科/主任医师),徐毅(本科/副主任医师),马玉娟(硕士/副主任医师),耿振平(硕士/主治医师),王振华(硕士/主治医师),张富汉(硕士/主治医师),程欢欢(硕士/主治医师)。

(六)历任负责人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所历任负责人任职表

姓名

性别

职务

任职时间

邓启华

河南省高血压治疗中心主任

高血压研究室主任

1999.6-2013.3

2006.4-2010.7

符文缯

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主任

1999.12-2002.12

田元生

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兼)

2010.7—

王守富

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兼)

2010.7—

王  军

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兼)

2010.7—

蔡永敏

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兼)

2010.7—2011.6

田文敬

高血压研究所副所长(兼)

2011.6—


医院简介 | 资料下载 | 健康讲座 | 院容院貌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2590 Email:hnitcm@163.com

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维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