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心血管病研究室正式成立于1990年1月,其前身是创始于1973年与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成立的心血管病防治小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心血管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及局级科研课题24项,获省部局级科技成果奖18,取得专利1项,主编或参编著作17部。
(一)历史沿革
1959年建所时就将高血压、冠心病的研究列为科研规划,对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是当时中医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974年,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组有中医4名、西学中医师2名。同年10月,心血管病防治组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二新华印刷厂和祭城公社白庄、崔庄两个大队,进行了88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普查,完成了“郑州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调查报告”。
1975、1977年先后整理汇编《心血管病研究资料汇编》二期。到1978年,有22名中、西医医师从事心血管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
1979年,心血管病的研究具体分为冠心病、高血压两个研究小组。8月,成立临床研究室,张俊明任第一副主任,曹建生、陈阳春、邱保国为副主任。当时的仪器设备除心电图机外,增添了活动平板、心向量图机、超声心动图机等仪器设备,调入了相关技术人员。1980年,购置了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测定相关仪器设备。
1981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任命张俊明、邱保国、陈阳春为研究室副主任。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及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八十年代的三病区(中西医结合研究室病区)也是以收治心血管病、老年病为主。
1990年1月,成立心血管病研究室,任命陈阳春为研究室主任,邓启华为研究室副主任。
1998年7月,设立心血管病研究一室和心血管病研究二室。王守富任心血管研究一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以心血管病研究方向为主;符文缯任心血管研究二室主任(兼),以高血压病研究方向为主。
2002年3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中医内科心血管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6月,王守富任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二)业务开展
1.流行病学调查
1973年春,为适应当时全国研究冠心病的需要,资料室检索1971年以来国内有关冠心病防治研究的新进展、新经验及新药物,结合部分国外文献,编写《冠心病专辑》。1973年6月,与河南中医学院相关科室及附属医院联合成立了心血管病研究小组,共同制订了以研究冠心病为中心的科研计划。 1974年春,研究所单独成立了冠心病防治组,立足于挖掘、整理祖国医学治疗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理论及临床用药方法,以现代医学诊断为依据,八纲辨证为纲,提高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1974年8-10月,冠心病防治组参照1973年全国冠心病普查方案,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二新华印刷厂和祭城公社白庄、崔庄两个大队进行了88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普查,总结撰写“郑州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调查报告”。
1975年7月25-29日,在郑州市召开了河南省防治心血管疾病科研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部分地、市、县、公社、工厂医疗单位和省直医疗、教学、科研等32个单位共491人。座谈会在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由河南省中医研究所、河南医学院和洛阳市卫生局牵头,组成河南省防治心血管疾病科研协作组,于1975年及1977年总结编写了《心血管疾病研究资料汇编》两册。
1979年4月,与河南医学院共同主持了全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协作座谈会(郑州会议)的召开,并负责进行材料收集与整理,编辑出版《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科研工作汇报讨论会资料汇编》。
1981年,与兄弟医院协作,进行虚证及降脂药物的临床观察。同时与8个工厂协作,建立了5万人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在郑州市向阳公安分局的大力帮助下,于1981年7月1日起开始进行心血管病死因登记工作,并作了该区1982年人口资料分析,提出了郑州向阳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登记报告,同时就该区人口基本状况、死亡水平、死因及期望寿命等多项指标做出了统计和分析,为今后规划卫生保健工作及开展心血管病人群防治提供了依据。
1985年,以陈阳春为主的课题组参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开展对人群(25-64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趋势的监测,主要结果如下:①北方地区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亦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男性吸烟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且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北方高于南方。②部分人群10年(1984-1993年)趋势分析显示人群血压水平无明显升降趋势;多数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呈上升趋势;多数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
1986-1989年,按照全国Monica研究方案的统一部署,对郑州市管城区自然人群中25-64岁的115123人经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2306人进行心血管疾病病因学调查,其中男性1075人,女性1231人。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每天吸烟及饮酒量、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体量指数(BMI)、心率、血压、常规心电图等项目。
2.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
1974年初,冠心病防治组通过查阅文献,反复论证,提出并撰写《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讨论》,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将冠心病分为气滞血瘀、脾虚湿阻、心肾阳虚、心肾阴虚四种中医证型,研制出用于气滞血瘀型的“通脉冲刺”(党参、赤芍、丹参、降香、三棱、五灵脂、元胡、红花、玉竹),完成了7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1974年3月,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速效、长效、高效。为此,冠心病防治组在“通脉冲剂”配方的基础上,参考明朝王肯堂《证治准绳》,用芳香温通的“通关散”鼻吸取嚏治中风昏厥,选用细辛、白芷、牙皂、冰片、麝香等芳香温通的中药材,制成宽胸理气酥糖,含化治疗心绞痛,进行了26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初步疗效观察。中药实验室根据处方中所含中药材的理化性质,按照现代工艺进行提取分离,制成含化片(命名为“心绞痛灵片”),通过l58例临床观察,对冠心病心绞痛显效89.7%,改善7.6%,总有效率97.4%。在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基础上,实验室开展心绞痛灵片药效学评价及药理学机制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张俊明课题组根据中医“无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的理论,结合临床所见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倦怠、乏力等气虚表现,重用益气中药黄芪、黄精加以活血之品,制成“益气活血口服液”。临床观察表明:益气活血口服液能明显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显著改善异常心电图,且对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亦较西药消心痛等对照减轻显著。动物实验显示:益气活血法具有明显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作用,并能提高心肌对氧的利用率,增强耐缺氧能力,降低梗塞心肌的耗氧量,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3.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
21世纪以来,相继开展了“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与心钠素、脑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关系的研究”“益气活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治则治法临床研究”“中老年人群心力衰竭综合防治技术与药物开发研究”等科研项目。
(三)研究项目
1 益心汤治疗冠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负责人:曹健生,完成时间:1989年。
2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负责人:邓启华,完成时间:1989年。
3 郑州市高血压病因学调查研究,负责人:陈阳春,完成时间:1990年。
4 中药“降压宝”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项目编号901220501),负责人:邓启华,起止时间:1988-1990年。
5 从天人应相论探讨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负责人:陈阳春,完成时间:1992年。
6 滋补强壮新药魔力王口服液的研究和应用,负责人:张俊明,完成时间:1993年。
7 复脉康冲剂治疗心肌炎后律失常临床实验研究,负责人:徐毅,起止时间:1995-1998年。
8 速达抗疲劳口服液抗疲劳作用的临床实验研究,负责人:陈阳春,完成时间:1995年。
9 脑血宁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负责人:陈阳春,完成时间:1997年。
10 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同病异治与实验研究,负责人:宋 诚,完成时间:1997年。
11 速效冠心滴油的研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901220501),负责人:张英,起止时间:1996-1998年。
12 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心阳虚证与心钠素、脑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关系的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03—2005年。
13 益气活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0424410024),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03—2005年。
14 冠心病血瘀证与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抗体关系的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负责人:李秋风。起止时间:2003—2005年。
15 舒张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治则治法临床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0624410014),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06—2008年。
16 中老年人群心力衰竭综合防治技术与药物开发研究,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604-技术研究与开发),负责人:范军铭。起止时间:2007年。
17 化痰平肝法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02102310108),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10—2012年。
18 化痰活血法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32102310222),负责人:李秋凤。起止时间:2013—2016年。
19 化痰活血法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河南省公益预研项目(项目编号1603573),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16—2017年。
20 化痰平肝法对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及血清瘦素、脂联素、脉搏传导速度的影响,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142102310452)负责人:王守富。起止时间:2014—2016年。
21体外反搏联合化痰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院青年(1704569),负责人:卢吉锋。起止时间:2017—2018年。
22 益气养阴复脉颗粒治疗室性早搏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6ZY2073),负责人:马玉娟。起止时间:2017—2019年。
23 化痰祛湿方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尿酸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ZY2026),负责人:卢吉锋。起止时间:2018-2020。
24 化痰活血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8ZY2124),负责人:张富汉。起止时间:2018-2020。
(四)研究成果
1.成果
心血管病研究室主要获奖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 时间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降血脂新药——降脂灵的研究 | 都恒青 | 1982 | 都恒青 陈阳春 郭湘云 赵 曦 刘根成 王青云 王秀云 | 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全国1979年—1980年高血压抽样普查总结(河南区) | 陈阳春* | 1982 | 郑弋 闫西艴 陈阳春 李文方 刘庆 边玉桂 牛良民 | 卫生部二等乙级科技成果奖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 陈阳春 | 1986 | 陈阳春 都恒青 符文缯 郭湘云 | 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 |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个体化治疗方法 | 邓启华 | 1989 | 邓启华 符文缯 陈阳春 徐瑞兰 剪惠英 徐 毅 赵 一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益心汤(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 曹健生 | 1990 | 曹健生 张俊明 陈国华 李树英 鲁秀荣 陈玉莲 曹鸿云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
郑州市高血压病因学调查研究 | 陈阳春 | 1990 | 陈阳春 李震生 张海岑 侯勇谋 袁杰 米巧玲 | 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从天人相应学说探讨脑卒中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的研究 | 陈阳春 | 1992 | 陈阳春 李震生 侯勇谋 米巧玲 徐 毅 袁 杰 王汝坤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
脑卒中发病、死亡与时间节律关系的研究 | 陈阳春 | 1992 | 陈阳春 李震生 侯勇谋 米巧玲 徐 毅 袁 杰 王汝坤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滋补强壮新药魔力王口服液的研究和应用 | 张俊明 | 1993 | 张俊明 都恒青 穆来安 张善杰 高 雅 李思芬 陈国华 |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 陈阳春* | 1994 | 陈阳春等 |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5 | 中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 |||
中国多省市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中国monica方案 | 陈阳春* | 1995 | 陈阳春等 | 卫生部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
速达抗疲劳口服液抗疲劳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陈阳春 | 1995 | 陈阳春 徐 倬 黄梅芳 徐 毅 李 捷 范宏健 李互裔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
抗轻型高血压中药降压宝00号的研究 | 庞春生 | 1996 | 庞春生 邓启华 符文缯 付蔓华 王玉升 王涛 陈阳春 |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1997 |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脑血宁口服液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陈阳春 | 1997 | 陈阳春 郭湘云 黄 霞 徐 毅 贾士奇 李长禄 谢和霞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研究 | 宋诚 | 1997 | 宋诚 宁选 张英 邱保国 张静荣 翟立华 李思三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98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研究 | 陈阳春 | 2006 | 陈阳春 侯勇谋 徐 毅 米巧玲 | 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构成研究 | 范军铭 | 2012 | 范军铭 王守富 田元生 杨克勤 董永书 李荣 高丽君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
穴位埋线、耳压、敷贴三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 田元生 | 2012 | 田元生 王守富 程广书 李荣 李玲 罗继红 王新义 |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
注:加“*”者为本单位该项目负责人,非项目第一完成人。
2.专利
(1) 心脏止痛贴膏(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张英,李荣,李燕,孙光武,刘青;申请号:CN98250728.3,公开号:CN2355718。
(2)益心血脂康胶囊(发明专利),发明人:张留记,王守富,屠万倩,周继春,李向阳,李振国,蔡洲,侯惠鸣;申请号:CN201110168850.9,公开号:CN102225107A。
3.著作
心血管病研究室出版著作一览表
著作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中药临床基础 | 陈阳春主编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79.08 |
老年运动医学及运动处方 | 陈阳春主编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6 |
中老年运动处方 | 陈阳春副主编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8.04 |
当代针灸临床屡验奇术 | 张俊明主编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06 |
当代中医必效奇方秘术 | 张俊明副主编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4.01 |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 | 张俊明副主编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4.06 |
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腹水 | 李秋凤副主编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8.10 |
常见病用药饮食禁忌 | 李秋凤副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9.10 |
金匮方引用及研究 | 张英副主编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11 |
中西医内科临床指南 | 张英主编 |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02 |
高血压冠心病独特秘方治病绝招 | 张英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6.05 |
老年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医治疗 | 王守富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7.05 |
中国中西医专科专病临床大系·肾脏病诊疗全书 | 赵章华副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9.11 |
现代中西医临床·内分泌病学 | 赵章华副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1.10 |
家用民间疗法大全 | 赵章华副主编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1996.10 |
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 | 赵章华主编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2015.10 |
陈阳春中西医结合临床治验 | 陈阳春、徐毅、王守富主编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2015.03 |
(五)业务骨干
陈阳春(本科/主任医师),张俊明(本科/主任医师),宋诚(本科/主任医师),邓启华(本科/主任医师),符文缯(本科/主任医师),王守富(博士/主任医师),赵章华(本科/主任医师),李秋凤(本科/主任医师),徐毅(本科/副主任医师),马玉娟(硕士/副主任医师),卢吉锋(硕士/主治医师),耿振平(硕士/主治医师),王振华(硕士/主治医师),张富汉(硕士/主治医师),程欢欢(硕士/主治医师)。
(六)历任负责人
心血管病研究室历任负责人任职表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任职时间 |
陈阳春 | 女 | 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 1989.12-1998.7 |
邓启华 | 男 | 心血管病研究室副主任 | 1989.12-1998.7 |
符文缯 | 女 | 心血管病研究二室主任 | 1998.7-2002.6 |
王守富 | 男 | 心血管病研究一室副主任 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 1998.7-2002.6 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