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动态 >> 新闻内容医疗动态

夏至时节养生需兼顾“护阳养阴”—— 饮食宜清补 起居应顺时

发布时间:2025/6/25    浏览次数:81    选择字号:   

88bef26963f277e3f389ca386a70225.jpg

夏至时节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6月21日迎来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恪遵宪度抄本》有云:“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标志着盛夏季节的开始。

夏至时节天气闷热难耐,暑邪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导致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反应迟钝、口干舌燥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夏至是自然界阴阳交替变化的关键节点,此时自然界的阳气达到鼎盛、初阴始生,有“夏至一阴生”之说。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此时人体也会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阳气浮越于外而渐衰,阴气始生于内而渐盛。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主任唐桂军提醒,夏至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护阳防暑、静心养阴。

【饮食】宜清补、勿油腻

“夏季饮食宜清补,勿过咸、过甜、过辣、过油腻。”唐桂军介绍夏至时节天气炎热,容易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注意清泄暑热、增进食欲。推荐以下食物:

香瓜:香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益胃、利尿通便之功效。脾胃虚寒、腹泻、吐血和咳血的患者忌食。

哈密瓜:哈密瓜性寒、味甘,能润肺止咳、和中益气、通利小便。若时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不妨试试通过食用哈密瓜来改善。哈密瓜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增强细胞抗防晒的能力,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哈密瓜还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帮助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

西瓜: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西瓜不仅水分多,营养也很丰富,含有蛋白质、钙、磷、铁、钾、维生素A、维生素C等。西瓜还是天然的美容圣果,其中含有甘油瓜氨酸等多种具有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能够滋润面部皮肤、防晒、增白。但要注意,西瓜多吃易出现胃肠收缩痉挛,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及胃肠抵抗力下降。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不吃西瓜,以免加重心肾的负担。

黄瓜:《本草求真》认为,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且所含的纤维素较为柔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降低胆固醇有一定效果。

苦瓜:苦瓜味苦、性寒,能清热泻火、明目解毒。苦瓜味道微苦,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的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

番茄:番茄性平,味甘、酸,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健胃消食、生津止渴、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番茄是天然的“营养宝库”,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番茄红素等。

丝瓜:丝瓜性凉、味甘,归肝、胃经,能清热凉血、通络化痰、润肤美白。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及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生姜:生姜是夏季扶阳的典型食材,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之说。其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医生建议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要注意补充水分防中暑。唐桂军建议,补充水分可以喝温开水、淡盐水、菊花茶、淡绿茶或者绿豆汤。“运动后或者大汗后可以适当喝一些淡盐水,但不可立即喝冰镇饮料或者吃冰镇瓜果。”唐桂军提醒,不要等口渴时才去喝水,应少量多次饮水。

【起居】顺天时、散伏寒

唐桂军介绍,夏至起居应顺应天时,根据自然界阴阳变化进行调整。在作息方面,此时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即尽量在晚上11时前入睡,日出时起床,以使阳生阴长、气机调畅。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冲澡或者泡脚,以缓解疲劳,帮助入睡,但忌用凉水冲脚、冲澡。

“晚睡并不是让大家熬夜,而是要把上床睡觉的时间适当延后一会,且最晚不超过晚上11时。”唐桂军提醒,此时还要注重睡好“子午觉”,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子是指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午是指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子时阴气最盛、阳气较弱,“阳气尽则卧”,可以阴养阳。午时阳气最盛、阴气最弱,“阴气尽则寐”,可以阳护阴。

在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项目,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运动过激会导致大汗淋漓,不仅伤阴还损阳。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在心态调整方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也就是说,夏季要保持情志平和、快乐欢畅、精神饱满,不要轻易动怒,对外界事物要保持浓厚的兴趣,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时节还可以尝试坚持艾灸或者隔姜灸,能顾护中阳,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唐桂军介绍,一些冬季易发的疾病多因阳气不足、寒邪内侵所致,夏季阳气旺盛,此时通过温阳散寒的疗法,可激发人体阳气,驱散体内伏寒,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外出时,要注意防晒,建议穿亚麻或棉质的浅色衣物,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品。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时,切忌对准头、脚等部位直吹,以免外邪寒气侵袭,导致伤风、面瘫、腹痛、腹泻等。

【消暑】重食疗、消暑热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如何消暑祛火?唐桂军推荐以下几款食疗方:

绿豆粳米粥

取绿豆60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本品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西瓜皮粥

取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丁;大米淘洗干净。两者共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熟后加入白糖即可。本品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苦瓜菊花粥

取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粳米和菊花洗净,二者一同加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将苦瓜块、冰糖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本品可清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下痢等症的辅助食疗。

绿豆百合粥

取绿豆50克、百合15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小时,再和粳米、百合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本品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暑除烦的作用。

丝瓜西红柿粥

取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后稍炖即成。本品可清肺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

b91be2da244670933ce8f1e268a3c8f.png

肾病科简介

肾病科是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河南省中医肾病专科诊疗中心建设科室,是院重点临床科室。现有学科带头人唐桂军,高级职称5人。

优势病种:擅长诊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前列腺疾病及性功能障碍等

特色疗法:运用“五联消毒疗法”,通过内服中药解毒降浊,结合结肠透析、皮肤透析、脐疗、中药制剂注射等,以活血化瘀、宣通三焦,全方位清除毒素,有效阻断肾脏纤维化进程,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脏病的治愈率。

院内制剂:肾衰胶囊、芪韦胶囊、肾血宁胶囊、肾毒宁结肠透析液、前列治合剂等5种院内特色制剂和滋阴补肾方、化湿利水方、滋肾益血方、个体化辨证膏方等4种院内协定处方,以及补肾活血贴膏、利水活血贴膏、降酸止痛贴膏、前列舒贴膏、启阳贴等外用贴膏。

服务热线:

0371—66331763

0371—66331757

(文章来源:《大河健康报》  6月19日 A07版      记者:吴文可       审核:赵   莉)    


医院简介 | 资料下载 | 健康讲座 | 院容院貌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450004

门诊咨询:0371-66331038   总值班:0371-66322590 Email:hnitcm@163.com

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维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