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而肾阳更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来源。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阳充足,全身才有足够的动力和能量。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肾阳不足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导致新陈代谢率下降约15.8%,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团队介绍,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夏至前后阳气鼎盛,作为气血载体的阳气,自然也是最适合肾脏的“补品”;因此,夏至前后是补肾的“黄金时间”,通过“吃喝晒睡”四部曲,轻松强“肾”健体,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夏季病”侵入肌体。
一、摄轻食,少刺激
夏季饮食应注重三“吃”。吃“好”些:平时多食对肾脏好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这些食物都能起到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达到养肾护肾的效果。吃“淡”些:饮食宜清淡少盐,低盐摄入会使肾脏的负担减轻,降低诱发肾病的风险。吃“素”些:多吃营养丰富的蔬菜和含糖适宜的瓜果,不宜进食太多蛋白质,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
二、多喝水,不憋尿
夏季温度较高,容易出汗,因此应该多给身体补充点水分。要喝够水:长时间喝水太少,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等,建议每天至少喝水1200-1500毫升。
不要憋尿:尿液在膀胱中潴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繁殖,感染尿路。频繁的泌尿系统炎症,可能会导致炎症逆行蔓延到肾,影响肾脏功能。
三、晒太阳,通经脉
首先是利用好夏季的太阳,尤其是老年朋友。中医讲“背为阳”,和肾经关系密切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大部分穴位都分布在整个背上,是身体里的“小太阳”。阳光可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和畅、阴寒得除。所以,晒背对肾虚有好处。那怎么晒呢?推荐上午八九点,以晒背为主,借助自然界阳气来温通经脉。
除此之外,晒背要注意:晒背前补水,并且晒背不要超过一小时,衣着要单薄透气。
虽然晒背很火,但是也不适合每个人。像以下这些人群就不适合晒背:
1.对紫外线过敏的人群
2.体质属于阳气偏盛或阴虚阳亢的人群
3.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
四、子午觉,补肾气
充足的睡眠,身体的自愈能力能够帮助脏腑提供足够的恢复,其中就包括“气”。因此,夏至养肾,补充“肾气”,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前提。
一般情况下,除了每天晚上要保证7到9小时的充足睡眠外,午觉也要睡好。中午的时候,天地间阳气最旺,夏至前后积极睡午觉,身体“纳阳”程度高,肾脏受到的阳气滋补也会更好。
除此之外,生活作息有规律,性生活有节制,也对肾精养护起着重要作用。
节气小贴士:
1.艾草泡脚祛湿寒,睡前10分钟助眠。
2.空调勿低于26℃,避免“阴暑”伤身。
3.常按内关穴(手腕横纹三指宽),缓解胸闷心烦。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团队提醒: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是一年中阳极转阴的重要节点;对肾友而言,也是养肾护命的“时间窗口”,顺应夏至季节阳气生发之机,精心守护肾气,才能稳住健康根基,减少肾病的发展和反复。
(供稿人:尹 欣、李 丽 审核:赵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