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知 “艾” 防 “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缩写为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毒、HIV)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这种病毒侵入人体逐渐使人损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平均5-10年的时间(即潜伏期)才发病。发病之前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之后为艾滋病病人。无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是艾滋病病人,都能把病毒传给他人。
二、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01
血液传播
①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
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
02
性途径传播
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前提下,与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性交,并伴有体液的交换,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目前,全球2/3以上的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而感染的。
03
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生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
三、预防艾滋病的“三道防线”
防线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2.不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4.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防线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尽量少参加以饮酒为主的聚会,聚会时少饮酒,以免出现“酒后乱性”“酒后失控” 的行为。
2.尽量少去“酒吧”、“蹦迪”等娱乐场所,避免接受不熟悉的人给予的烟、饮料等,因为这些东西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毒品之类成瘾物。
3.发生性行为时,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这样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
防线三: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1.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风险。
2.暴露后预防应当在发生疑似感染行为后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需坚持服用28天。
爱是生命的源泉,预防是健康的关键。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携手远离艾滋,珍爱生命,共同守护健康未来。
(供稿:李 蕾 审核:赵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