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我院 >> 新闻内容媒体看我院

【联合国糖尿病日】治病先疗心,提升糖友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666    选择字号: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福感置于护理的核心,进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e4d758a0c0542bcff2b2d6c6bbed01d7.jpg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挑战。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是提高糖尿病患者整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的关键环节。

今天,《大河健康报》特邀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社峰为“糖友”开出心灵处方。

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高

李先生年近五旬,长期坚持身体锻炼的他,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然而,一次单位例行体检时,他被诊断为糖尿病。这让他感到十分震惊:“我身强力壮,经常坚持锻炼,也不抽烟,糖尿病咋会找上我呢?”随后,李先生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次检查,但检查结果均诊断其得了糖尿病。得知罹患糖尿病这一结果无法改变的李先生,逐渐出现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工作没有干劲等情况。

幸运的是,通过门诊的心理疏导,李先生接受了现实,抱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心态,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心理、饮食、药物、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调理,情绪和血糖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糖尿病被中医称为‘消渴’,作为一种需要终身进行管理的疾病,其长期管理的复杂性和对生活方式的严格要求,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相较正常人高很多。”张社峰介绍,他近期曾接诊过一名52岁的女性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5年余,但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近期出现了视力模糊和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这让她感到非常沮丧,认为自己无力管理疾病,逐渐出现失眠、食欲不振、兴趣降低等抑郁症状。”


7682c9bce8a52ab4eaf3e367a86273a2.jpg

心理问题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是正常人的三倍。张社峰表示:“这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来自疾病治疗的压力,如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患者感觉被疾病捆绑,产生无助感和倦怠感;另一方面是来自生活社会的心理压力,如有的患者原先的生活作息表被迫改变,导致无法适应;有的患者羞于在公众场合打针、吃药,甚至自尊心受挫,拒绝社交活动。”

张社峰提醒,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糖尿病之大敌。“临床上发现,情志变化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黄帝内经》指出‘百病生于气也’,长期的情志失调,如过度忧思、焦虑等,可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使体内阴阳失衡,进而导致消渴的发生和发展。”张社峰介绍,现代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保持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


0fd553a3433de59067d19cb3d812212c.jpg

改善心理状态  试试中医情志调节

“糖尿病不仅是生理上的疾病,更是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综合性疾病。”张社峰提醒,中医在调节情志以及整体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导引经络、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1.导引经络

肝经从人体两肋经过,推搓两肋可以促进肝经的气血运动,还可以刺激两肋的章门穴、大包穴,起到疏肝解郁、健脾理气、调和肝胆的作用。具体做法为:把双手分别放在胸前两侧,一只手向前、一只手向后,来回推搓30次。

2.药膳食疗 

《黄帝内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养肝要多吃深绿色及高纤维食品,如青菜、菠菜、韭菜、芹菜、莴笋、豌豆苗等。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选择低GI(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血糖波动引起情绪不稳。

3.情志调节

乐观豁达的情志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有助身心健康。患者可以通过冥想、打太极拳,发展绘画、音乐、园艺等个人爱好,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平和乐观的心态。此外,情志调节需要患者亲友的支持,要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理解。

4.生活方式干预 

《黄帝内经》说:“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劳累,有助于身心健康。“人身运动,由乎筋力所为,肝养筋。”患者还应坚持适当锻炼,多晒太阳,吐故纳新,使肝气得以宣达。此外,患者还应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不节等。

5.定期复诊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以获取专业的健康指导;做好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5475495e3624606a120ddd03bf822106.jpg



文章来源:《大河健康报》11月14日第A05版

记者:吴文可

编辑:朱   萌

审核:赵   莉

医院简介 | 资料下载 | 健康讲座 | 院容院貌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450004

门诊咨询:0371-66331038   总值班:0371-66322590 Email:hnitcm@163.com

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维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