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疗动态 >> 新闻内容医疗动态

今日芒种,中医专家提醒您:夏季防暑莫忘除湿

发布时间:2022/6/6    浏览次数:415    选择字号:   

6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时节天气渐热,雨水丰沛,湿热之气此时困在人们的体内,导致人体变得慵懒,疲惫感油然而生,整天觉得提不起精神。这时,祛湿热这件事就变得尤为重要。仲夏时节,怎么做才能有效祛湿热呢?    

今天,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杜文森,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夏季防暑莫忘除湿。

杜文森介绍,夏令气候炎热,是暑邪致病的高发季,加之夏季常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所以暑邪致病,多夹湿邪,容易形成暑湿证。若人体正气不足,或者由于天气炎热而好食生冷,导致水湿内停,往往容易感受暑湿邪而致病。

1.png

一.暑、湿皆为六气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危害,只有在气候异常或人体正气虚弱的时候才会对人产生危害,这时候“六气”就变成了“六淫”。

暑,热也。当天气发生变异比如气温的异常升高超出人的承受能力,或者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造成对人体的危害;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或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即为“中暑”。

还有一种情况,夏季气温偏高,但由于人体自身“气虚”“阳虚”,不耐寒热,过度出汗,耗伤津液,造成阴阳两伤者,也称之为“中暑”。故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广大朋友在夏季要注意 “防暑”。

湿,也叫湿气,分两种情况:内湿和外湿。外湿指久居湿地或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导致湿邪侵犯人体肌表影响脏腑功能,表现为四肢酸困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甚至出现纳差、胸闷、头昏等湿邪阻滞症状。内湿是指脾胃虚弱或气化失常,导致的体内津液排泄失常,停留脏腑经络所引起的症状。湿粘腻重浊,易造成脏腑气机失常,常合并其他外邪致病,会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故有“百病皆有湿作祟”之说。

2.png

二.暑、湿易共犯人体

暑气和湿气最喜欢合作起来侵犯人体,夏季气温异常升高,或人体体质原因不能耐受时,暑湿就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淫”。

暑湿致病会出现胸脘痞闷、纳差、乏力、烦躁、身热、口渴、心烦、小便减少、大汗,咳嗽、身热、面红、腹胀、大便臭、小便短红,甚至咯痰带血,舌苔黄腻。

杜文森提醒,湿邪致病会导致人体出现“重、闷、呆、腻、濡”等症状。

1.重即身体困重、乏力、头昏、四肢无力。

2.闷即腹部胀闷不舒,腹胀便溏、小便不利。

3.呆就是吃饭不香、没有食欲。

4.腻指舌苔粘腻、口气不清新。

5.濡指的脉象,最常见的是滑脉。

另外体检若发现有结节、囊肿、增生、肌瘤等实质性病变者也多与湿有关。如果有以上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3.png

三.防暑莫忘除湿

杜文森介绍,夏季天气炎热,防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喝水应少量频饮,按需饮水,以白开水、淡盐水、菊花茶、竹叶茶为宜;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不宜大喝冷饮、猛吹空调。

4.png

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暑目的。还可以通过中医外治和中药内服进行调理保健,帮助补中益气、提升正气。

5.png


 3.避之有时。

平时做好防暑、防晒工作,气温过高时减少室外活动。因暑湿常一起侵犯人体,故在防暑的同时莫忘除湿。饮食要注意不要吃过咸、过油,尽量清淡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粥、山药排骨汤,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另外也要少吃一些冰冷的食物,如雪糕,冰饮等。    4.适当户外运动

此外,可以通过户外活动适当出汗来排出体内的湿气。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脾的运化,从中医理论讲即“运脾以化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并且要在“适当的时间”。 

6.png

 

适当的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比如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快跑等剧烈运动。

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运动,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适当的时间:可以选择早晨或晚上,避开高温时段。

因为如果剧烈运动,或运动量过大,或高温下运动,出汗过多,不仅不能除湿,反而会导致中暑,适得其反。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是河南省中医重点专科、河南省中医药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现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张社峰、杜文森,高级职称5人。

优势病种: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等),内分泌失调、痛风、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紊乱综合征、肥胖证等疾病。

特色疗法:运用“双C疗法”“全息耳穴”“穴位埋线”相结合降糖,纠正糖脂代谢失调,修复胰岛功能;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治等综合疗法,分型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温、清、补、通”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贴敷治疗甲状腺结节;纯中药绿色疗法治疗痛风;开展糖尿病个体化辨证分型与辨证施膳,制定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特色的药膳、养生保健汤及日常糖尿病饮食谱。

院内制剂:研制出消渴治胶囊、消渴平胶囊、糖脉通胶囊、糖达平胶囊等特色制剂和“消渴冲剂”“糖肾宁”“糖络宁”“合欢解郁丸”等院内协定处方。

服务热线:0371—66331770

(文章来源:《大河健康报》6月4日版    记者:吴文可    审核:郭致远)


医院简介 | 资料下载 | 健康讲座 | 院容院貌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城北路7号 邮编:450004

联系电话:0371-66322590 Email:hnitcm@163.com

豫ICP备18040360号 技术支持:维康软件